下睑眼袋(以下简称眼袋)形成一般是由于眶隔内脂肪、眶隔筋膜、眼轮匝肌及皮肤等组织退行性变化的结果。通常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,但一部分可出现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,通常为遗传性真性眶内脂肪过多,另有一些眼袋出现在下睑板前,当面部微笑、轮匝肌收缩时凸起明显,有人称其为假性眼袋。
分类:
1、单纯皮肤松弛型 :表现为下睑区皮肤松弛!起皱伴鱼尾纹,无明显膨出的眼袋,此型较少。
2、皮肤、轮匝肌松弛型 :常出现在40岁以上中年人,下眶区轮匝肌可见松垂,下界成弧形,伴皮肤松弛、皱缩,无眶脂膨出,此型较少。
3、轮匝肌肥厚型 :膨出的眼袋出现在下睑睑板前,当微笑轮匝肌收缩时凸起明显,此型少。
4、轮匝肌松弛合并眶脂膨出型 :通常出现在40岁以上中年人,因该区域皮肤、轮匝肌、眶隔等组织退行性改变,造成下眶前壁张力减弱,与眶内脂肪压力失去平衡,致眶脂肪向外膨出,并非因眶脂肪过多,该型多见。
5、真性眶内脂肪过多型 :常表现为:年轻时即出现下睑袋;有遗传史;手术切开眶隔时,眶内脂肪因数量过多未加外力而自动大量急剧涌出,该型占少数,不足10%。
6、混合型 :呈上述两种或数种表现,较常见。
手术方法
1.单纯皮肤松弛型,作下睑睫毛下方1~2mm平行睑缘、近外眦斜向外下侧切口,分离切口下缘皮肤与轮匝肌至眶下缘,嘱求术者双眼向上注视,张口状态下剪除多余的皮肤。
2.皮肤、轮匝肌松弛型,切口同上,分离切口下缘轮匝肌形成轮匝肌肌瓣,调整至合适张力,剪除多余镰刀形下睑轮匝肌缝合,或将该镰刀形肌瓣以外眦侧为蒂外上展90度,缝于外上眶缘骨膜,剪除多余的皮肤。
3.轮匝肌肥厚型,将下睑板前肥厚的轮匝肌适当修薄,如有下睑松弛应做肌瓣悬吊。
4. 轮匝肌松弛合并眶脂膨出型,手术在双侧眶下神经阻滞加少量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。手术分为两步:
第一步为眶内脂肪的释放、充填及固定。按上述切口切至轮匝肌下,分离轮匝肌与眶隔筋膜间的潜在间隙至眶下缘,形成下睑区的肌皮瓣,掀起肌皮瓣,沿眶下缘,即眶隔组织在骨性眶缘的返折部全长切开眶隔,使眶隔内脂肪以眶隔组织为蒂自动涌出或拉出,成为眶隔-脂肪组织复合瓣,将复合瓣以合适张力与眶下缘骨膜缝合,使三区脂肪组织分别对应充填在眶下缘下凹陷区并固定。
第二步为轮匝肌瓣的紧缩,分离切口缘下方皮肤与轮匝肌,注意充分分离至外眦下方区域,由内眦切口缘向外眦顺肌纤维行走方向剪开,形成一以外眦下方为蒂的狭长镰刀形小轮匝肌瓣,肌瓣以90度向外上伸展,同时在外眦侧的重睑皱褶线作一小切口(如为单睑可作重睑切口),将该小肌瓣从小切口引出,缝合下睑缘切口上下轮匝肌肌膜,将小肌瓣连同外眦韧带缝合于外上方眶缘骨膜,剪除多余的轮匝肌。如系中年受术者,可直接切除镰刀形肌瓣,再将睑缘切口上下方的轮匝肌肌膜对应缝合,以增加轮匝肌张力,切除轮匝肌的量以缝合后不造成睑外翻为度,最后切除多余的皮肤缝合,术后4天拆线。
5.真性眶内脂肪过多型,均为年轻求术者。因皮肤及轮匝肌弹性好,采用经结膜去脂术(内路法眼袋),可获得满意效果。
6. 混合型,可采用上述综合方法。